竹类植物生长快、产量高,而且年年都可定量取伐,在发展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所以竹材在印度有"穷人的木材"之称。竹材的用途十分广泛,主要可总结为传统用途、现代用途、造纸和废料利用等方面。
1.传统用途
(1)利用其割裂性:编织用具、竹帘、竹席、竹棚、竹篱、扇骨、伞骨、灯笼等;
(2)利用其负荷力:衍椽、晒竿、旗竿、担架、脚手架、竹床、竹筷、矿柱、梁柱、门窗、地板、竹桥、竹筏及其它家具、用具;
(3)利甲其弹力:弓、弩、钓竿等;
(4)利用其抵抗力:床柱、机脚、手杖、伞柄、撑竿、竹钉、竹箍等;
(5)利用其中空特性:水车、水桶、水管、烟筒、吹火筒、竹瓶、及空、笛等各种乐器;
(6)利用其外观特性:竹索、蔑榄、工艺品、玩具等等。
其实,竹材利用之广是不胜枚举的,以滇西、滇南的少数民族为例,他们祖辈流传用竹习惯,住竹楼、铺竹席、戴竹笠、烧竹薪、食竹笋、住竹楼、用竹筷、架桥以竹代木,过河砍竹作筏,防洪取竹制定,大凡桶、篮、蓑、绘等用具无不取材于竹,连吸烟也用竹制水烟筒。庆贺傣历新年(泼水节)所燃放的“高升”。是用竹简制成的土火箭。值得一提的是傣族群众用香糯竹幼秆烧制的竹筒饭别具风采,是竹类之一特殊利用方式。
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是用竹子所造,除盖顶有时用草排外,柱子、大梁、小梁、椽于、挡板、档梯等,竹楼上一应全是西双版纳盛产的竹于。传说傣家人古时不会盖房子,大都居住在山洞里或栖身在树上。后来帕桑雅图蒂看见一只羽毛绚丽的凤凰,冒着大雨飞到他的面前来。他摹仿凤凰的双翼把屋脊盖成人字形;摹仿凤凰的脚立地托身把房分上下两层;摹仿凤凰低头扫尾用茅草或竹片蒙住人形屋面,从而设计盖成了两层高脚竹楼,一代一代传了下来。于是后人把竹楼称为“帕雅桑目蒂的房子”。
随着经济、文化的发展,全楼用竹建造的已不多了,但人们仍称其为竹楼,这不仅是一种习惯问题,而是包含着傣族人民对竹楼的无限眷恋之心,也说明竹子民间利用的悠久历史。傣家人住的竹楼有冬暖夏凉,防潮防震的特点,简便、清雅。一幢竹楼掩映在翠竹丛中,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竹文化。